
9月7日,海淀“民革党员之家”举行揭牌仪式,正式落户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抗战名将纪念馆。民革中央原副主席何丕洁,民革市委副主委程静,秘书长蒋耘晨,原秘书长吕植中,中共海淀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珍,副部长王选革出席仪式。揭牌仪式由区工委副主委万建中主持。

民革中央常委、海淀区工委主委汤维建首先致辞,他说,海淀“民革党员之家”的建立,能更好地满足海淀民革党员学习、交流、履职等组织活动需求。将会充分调动民革党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民革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展示海淀民革的形象。要将海淀“民革党员之家”打造成党员的精神家园,提升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为党员营造出“家”的温馨。俗话说,“人之有家,则心有攸归,情有萦牵,魂有所依也。”民革海淀区工委今后要切实把“家”管好、用好,努力把“家”建成思想建设的阵地、展示形象的窗口、参政履职的平台和组织活动的园地。“民革党员之家”与抗战名将纪念馆相结合,将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革传统教育的课堂,这是海淀“民革党员之家”的一大特色。这里不仅要宣传民革和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历史,更要宣传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使“民革党员之家”成为参政议政、学习提高的热土,形成具有海淀民革特色的园地。
刘珍代表区委统战部对海淀“民革党员之家”的建成揭牌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是民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履职能力的有效抓手,是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在海淀区建设民革党员之家,对于民革在强化思想教育、夯实政治共识、凝聚人心力量、展示民革形象、锻炼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革海淀区工委要充分运用好党员之家这一抓手和平台的作用,结合“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把党员之家建设成为不忘合作初心的加油站,继续携手前进的充电桩。刘珍就党员之家建设提出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家的吸引力,具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自主探索和学习借鉴相结合,一方面要主动探索建设渠道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从而在高位谋划出发点;二是坚持民革元素与海淀特色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和民革元素,注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体现出民革家的味道;三是坚持对内服务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既为党员们提供常态化的服务活动,又可以面向社会有序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从而传递民革正能量,树立民革好形象。
蒋耘晨代表民革市委祝贺海淀“民革党员之家”的建成。他指出,“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是新时代民革中央从全局高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民革党员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为发挥民革党员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也是践行多党合作制度,凝聚思想共识的有力体现。海淀“民革党员之家”与抗战名将纪念馆相结合,既能满足“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初衷,又能开展党员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海淀区“民革党员之家”巧妙构思,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希望民革海淀区工委严格按照民革中央的要求开展建设,按照海淀区委统战部的意见,努力打造出精品的“民革党员之家”,为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何丕洁对海淀“民革党员之家”的建成表示祝贺,他在讲话时说,北京成立了几家“民革党员之家”都很有特色,这次海淀民革在抗战名将纪念馆成立“党员之家”更有鲜明的民革特色。他希望民革海淀区工委认真贯彻民革中央关于“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区委统战部刘珍常务副部长对“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提出的“四个坚持”,把海淀“民革党员之家”办成党员教育基地、活动之家,并祝愿“民革党员之家”越办越好!

海淀“民革党员之家”负责人、北京抗战名将纪念馆馆长訾贵江在揭牌仪式上介绍“民革党员之家”的筹办过程,并感谢何丕洁主席亲自为海淀“民革党员之家”题写牌匾。
何丕洁、程静、蒋耘晨、刘珍、汤维建、吕植中共同为海淀“民革党员之家”揭牌,并和党员们一起参观了海淀“民革党员之家”。
原民革市委常委刘国平、张建华,区工委副主委王真,区工委委员、各支部委员及党员百余人出席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