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部门工作>群团工作

妙手“钿”翠 流光溢彩——京侨幸福大学走进北大侨联开展非遗螺钿胸针制作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4日信息来源:海淀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12月23日,由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主办,海淀区侨联和北京大学侨联共同承办的北京市侨联“京侨幸福大学”非遗螺钿胸针制作体验活动在北大新奥工学大楼成功举办。北京大学侨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北京大学统战部综合办公室主任熊冰雪,北京大学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刘谋斌,北京大学侨联副秘书长、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助理郭菲,北京大学工学院助理院长李咏梅和校侨联归侨侨眷、留学人员、市华侨服务中心干部、海淀区侨联干部等3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刘谋斌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
  螺钿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钿螺、坎螺以及罗钿等,是用螺壳、贝壳等天然材料做成薄片镶嵌在器物上的一种装饰工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在活动现场,专业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螺钿的历史、种类和制作工艺流程;随后大家开始制作,先在胸针模型里涂上光油,接着把贝壳碎研磨成合适大小,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想法搭配色彩,用填料笔小心地将一片片小螺钿片镶嵌到胸针模型里,填满后再涂上一层光油,经过1个多小时的悉心制作,一枚枚精美的螺钿胸针逐渐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彰显出非遗美学的悠悠风韵。
  螺钿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亦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此次“京侨幸福大学”非遗螺钿胸针制作体验活动,给北大侨界人士带来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大家在收获精美饰品的同时,也感受领略到了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