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海淀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4年海淀区文化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前段时间,《海淀很潮》一度刷屏,引起了强烈共鸣,也让不了解海淀的人对“海淀无海,却自有其潮”的城市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问在制作网络文化产品助力城市形象宣传方面还有哪些做法?
答:《海淀很潮》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和好评。根据人民中科监测,截至目前,全网播放量超7.6亿次,成为现象级传播的作品。
《海淀很潮》是海淀区委网信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切实增强筑牢主阵地、唱响主旋律的责任担当,深入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按照“网民认可、社会认同、影响广泛 ”的网络正能量作品要求,以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原子弹爆炸6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精心策划,细心打磨,历经半年修改八版完成的网络宣传片。很多人认为这部宣传片文案质朴却深入人心,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同时,画面也富有感染力和冲击力,展现了海淀的独特魅力和活力,成功地向观众传递了海淀与众不同的潮流。
结合《海淀很潮》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1、聚焦城市品格,突出海淀特色一是围绕中心“定主题”。紧扣海淀城市战略定位和新时代历史方位,从北京四个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的时代要求和GDP连续两年破万亿并稳定增长等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中,提炼主题为“海淀很潮”,突破传统的时尚潮流认知,独辟蹊径地聚焦海淀的知识密度、教育资源、人才密度和创新精神,展现了海淀独特的“潮”。二是多维立体“巧策划”。强化“跳出海淀看海淀”的传播意识,以内容制作和技术呈现相结合,用好画面语言和网络思维,从网络宣传、对外推介、文化交流多个维度,一体化统筹推进制作和宣传。三是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我们制作这个片子前全网收集包括《一句话证明你在海淀生活过》《帝都“海淀老钱风”,为什么比各种风都厉害》《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等数十篇10万+的网文,了解广大网民对海淀的认知,先后2轮向50多位摄影师征集视频素材,邀请文艺工作者、市民代表共同参与制作,一同感受海淀人的奋斗精神和追梦情怀,增强了宣传片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2、瞄准打造爆品,精心打磨内容一是叙事主体突出流量。邀请擅长城市形象宣介的网络达人参与共创,借助其宏大叙事的平民化“转译”能力,从网民视角解读海淀,奏响“各尽其能、协同与共”的“主旋律大合唱”。二是内容切口紧跟时事热点。以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为契机,充分挖掘海淀作为中国互联网诞生地和发展旗帜的资源优势,聚焦回应“为什么是?为什么能?为什么要?”的现实之问,以网络热点为内容切口,找到符合海淀城市风格的宣传角度。三是表达方式契合网络特点。通过网感化切入、流行化表达、新奇化呈现、共情化触达,用“土”与“潮”的对比冲突,将“梗文化”的流行元素与创新文化有机衔接,细密串联海淀的记忆与情感、呈现城市崭新形象和精神内核,循序渐进地让大家心灵有触动、思想有共识、情感有共鸣。
3、统筹多方资源,做好立体传播。一是网端矩阵助力。用好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用足“朋友圈”流量,用活属地商业平台技术赋能,团结网络大V,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对内对外传播,引发了刷屏热潮。二是主流媒体发力。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和市属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转载推送,扩大传播规模,实现了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传播效果。三是海外传播有力。充分用好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资源,在Beijing Haidian脸书账号同步发布英文版,累计观看量近200万,形成良好传播效应。
接下来,区委网信办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文化强区建设和文化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网聚文明力量,共建网上精神家园,为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贡献网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