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部门工作>政法工作

海淀区律师协会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信息来源:海淀政法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7月23日上午,海淀区律师协会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隆重召开,会议特别邀请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德忠教授出席并致辞。海淀区律师协会会长杨明、副会长吴子芳,海淀区司法局律师工作科科长李恩泽,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宾,副主任王桂香、肖敬仁等首批研究中心成员共同参加活动。会议由吴子芳副会长主持。

  区律师协会会长杨明指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引擎,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形成显著优势,但技术越先进,法治越要先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安全、算法伦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引发的新型法律问题日益凸显,成立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是海淀律师行业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大局、呼应科技革命浪潮的关键举措。他强调,中心将聚焦三大使命:一是强化“产学研联动”;二是深耕“实务研究”;三是培育“复合型人才”。
  作为人工智能法律领域的“学术重镇”,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参与为研究中心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力。副院长郭德忠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学院的人工智能法学布局,他表示,海淀律协成立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既是产业需求驱动的必然选择,更是海淀区“科技+法律”协同创新的典范。北理工法学院期待与研究中心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归属、算法透明度规则等前沿问题,推动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从“理论突破”向“实践应用”转化。
  研究中心主任张宾(筹备组负责人)向大会汇报了筹备进展,据介绍,在海淀区司法局、区律协的指导支持下,筹备组历时3个月完成调研摸底、团队组建及规划制定,首批成员36人,涵盖知识产权、数据合规、信息网络等领域的资深律师及高校专家。未来,中心还将设立专家顾问委员会,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随后,区司法局律师工作科科长李恩泽宣布研究中心组织架构名单:名誉主任为北京维诗律师事务所杨安进;主任为北京市盈科(海淀区)律师事务所张宾;副主任为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王桂香、盛汉律师事务所肖敬仁;秘书长为北京市盈科(海淀区)律师事务所赵飞;副秘书长为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夏旭日、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杨航;研究中心委员29名。

  研究中心主任张宾介绍未来工作计划。他表示,中心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线上平台将运营“海律说AI”公众号栏目,定期输出人工智能法律实务解读、案例分析等内容,打造行业知识共享窗口;线下活动将联合律协业务培训委员会开展“法律大讲堂”,每季度举办人工智能企业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大型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并走进高校开展“法律AI进校园”科普活动;学术研究方面,将依托立法政策组、产业融合组、法律应用组、专题研究组等四大工作组,聚焦数据合规、算法伦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输出专业成果,条件成熟时出版专著,远期推动制定行业操作指引;公益服务方面,将针对中小企业数据合规、个人隐私保护等需求,开展公益普法与法律咨询,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副主任王桂香结合实务经验强调,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不能“纸上谈兵”,律师既要懂技术逻辑,更要将法律规则转化为企业可用的服务产品。她呼吁全体成员加强技术学习,共同提升海淀律师在人工智能法治领域的专业声誉。副主任肖敬仁现场演示了人工智能生成发言稿的过程,引发热烈讨论。他表示,人工智能不是律师的对手,而是助手——会用人工智能的律师,未来将更高效地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秘书长赵飞重点强调了秘书处的核心职能,秘书处将做好“服务员+协调员+执行员”的角色定位,确保中心各项计划落地见效,助力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实际价值。副秘书长夏旭日结合服务人工智能企业的经历,提出将重点攻关数据合规、数据资产确权等创新业务方向,并承诺“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推动研究与实践同频共振”。副秘书长杨航拥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他将发挥技术优势,助力团队更精准地把握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底层逻辑。
  海淀区律师协会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是海淀律师行业服务科技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标志着“法律+科技”跨领域协同创新进入新阶段。未来,中心将通过专业研究、人才培养、实务赋能,为海淀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筑牢法治根基,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全国人工智能法治建设提供“海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