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

海淀区全面推广楼宇党建“两委两中心”模式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6日信息来源:红色海淀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海淀区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作为北京人工智能企业重要聚集地,入驻12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三成,产业聚集度达100%。在海淀区委两新工委指导下,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党工委在集智未来率先建立由“楼宇党委——楼宇党建协调委员会(楼委会)——楼宇党群活动中心——楼宇企业服务中心”构成的“两委两中心”楼宇党建工作体系,实现楼宇党建由“点上抓企业”向“面上抓区域”的新跨越。
  构建楼宇党建“新格局”。站在加强党对两新组织聚集区域全面领导的高度,将楼宇党建作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探索以楼宇党委为中心、楼委会为纽带、楼宇党群活动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的楼宇党建新格局。树牢区域化党建工作思维,突破楼宇园区内各类企业党组织隶属,统一纳入楼宇党委工作范畴,同步指导党建工作。不断增强楼宇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立招商引资同步宣传党建工作、企业入驻同步登记党员信息、企业运行同步推进组织覆盖、党组织建立同步实现规范运行“四同步”工作机制。目前,集智未来楼宇2700名企业员工中,共摸排出党员438名,党员比例达16.2%。
  拓展党群服务“新阵地”。紧扣楼宇园区业态特点及运营模式新变化,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花园路街道选派16名两新党建指导员,每月定期走访楼宇企业,针对企业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交纳、党组织建立、换届选举等党务工作实行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党组织规范化运行和党建活动参与率明显提升。主动适应企业员工普遍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在楼宇推出形式丰富的党建活动,组织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学习小讲台”等,带领楼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党员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组织企业参观城市副中心、服贸会、元宇宙研究室,汲取智慧开阔视野,开展致青春联谊会、强国运动会、好书共享线上读书等活动,在员工群众中凝聚积极向上正能量。
  畅通企业服务“新渠道”。坚持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生态为目标,将强党建促发展作为楼宇党建工作落脚点。统筹党群部门、行政部门、楼宇产权方、运营方、物业方、中介机构等,做强做实楼宇企业服务中心,整合党群服务、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物业服务,探索在楼宇开辟专门区域,实行“线下集中办公”服务模式。建立街道领导班子包片走访楼宇企业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楼宇、进园区、进企业,针对企业发展痛点堵点,现场问需、号脉开方。聚焦企业争取政策资源能力不足等问题,主动为楼宇小微企业协调办理首贷贴息及助企专项补贴16件,举办送政策进园区活动40余场,为楼宇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财会税务等对接服务百余次。大力营造宜居宜业人才发展环境,承办“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系列活动,举办人才沙龙、企业家座谈会,为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生活保障,让企业人才安心发展、顺心工作、舒心生活。
  搭建共商共治“新平台”。将楼宇园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引导楼宇内各类组织主动参与其中,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模式。花园路街道根据辖区企业数量、党员分布、楼群规模,将24栋楼宇划分为7个片区,打造地区“楼宇治理共同体”。在各片区组建楼宇党建协调委员会(楼委会),指导协调楼宇内各类组织,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打造党建共建、事务共管、难题共商、资源共享、文明共创的议事协调平台。制定楼委会议事规则,建立需求征集、议事协调、合作共管、双向服务、问题报处、评价监督六项工作机制,形成企业“实事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三项清单,由楼委会联动属地部门资源,实打实协调解决。目前,楼委会在推动E-Park园区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中视云投大厦宣传阵地打造、楼宇园区环境改善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楼宇党委、楼委会作为重要沟通桥梁,对涉及楼宇企业的诉求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2022年以来已办理相关诉求600余件,解决满意率70%以上。
  海淀区委两新工委已在全区各街镇部署推广“两委两中心”模式,下一步将持续聚焦楼宇、园区、商圈等两新组织聚集区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资源、服务融合,构建区域党建发展共同体,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楼宇、园区、商圈党建工作品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