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

【大家商量着办】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四合五彩”党建品牌打造共建美好家园实践样板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海淀组工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小南庄社区深化落实“大家商量着办”机制,在推动“围着基层转”生动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合异、合治、合力、合心“四合”社区建设典型经验,并通过着力打造“红色引领、蓝色共治、绿色友好、橙色和谐、金色美好”的“四合五彩”党建工作品牌,使“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成为社区共识,共建美好家园。
  01、高举红色“党建引领”旗帜,高位统筹凝聚“合力”
  支部建在楼栋上。以楼栋、楼道为基本单元,设置8个支部,把组织建到家门口,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门栋党小组-党员先锋户”优势体系,发挥好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社会组织“两翼”赋能作用,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力量沉到网格内。划分83个社区网格,按照“1+1+N”模式,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居干担任网格员,党员、居民骨干担任兼职网格员,推动街道包片干部、社区民警等力量入格,延伸服务触角。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40余个微信群,居民群内诉求“一键达”、服务群众电话“不掉线”,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资源汇聚社区中。发挥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挖掘区委办、干休所等40余个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的优势特长,海淀医院社区问诊、新东方辅导社区青少年、首钢城运“行走的充电桩”解决老旧小区电车充电难,强化需求资源对接,实现共驻共建共管。
  02、探索蓝色“多元共治”模式,搭建完善“合治”平台
  信任是前提。由社区书记带头,带领全体社区工作者开展好“四百”走基层活动。注重“全科社工”培养,强化一站式服务能力,为居民解疑。包片负责、协同配合,要求社工及时回应解决居民诉求,为居民解难。提倡换位思考,时刻从“牢骚话”“刺头话”中探明事实真相,找到问题“症结”,为居民解气。把力气下到平时,让居民没事想得起、有事找得着、凡事信得过。
  商量是基础。牢牢把握“商量”主题,确保方向“正”,紧紧围绕法律法规要求,商量居民急难愁盼。广泛搭建“商量”平台,确保覆盖“广”,搭建“四合”议事协商平台,围绕不同诉求,建立商量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满足多数人需求。积极发动“商量”主体,确保结果“优”,邀请驻区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社区律师等多元主体参与,确保商量结果落地见效。
  办好是关键。选准切入点,先易后难,整体推进。聚焦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从入户调研、居民动员、联动资源开始,整体推进停车自治工作。找到突破口,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选举产生“小南庄社区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7名委员,制定《小南庄社区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社区党委对于“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决定具有一票否决权。把握落脚点,办的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自管会精细施划车位,增设车位,挖掘社区外车位资源,停车收费率从以前不到50%,提升到了99%,社区的停车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大家商量着办”机制主动治理,办好了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
  03、践行绿色“环境友好”理念,用心唱响“合心”旋律
  绿色伙伴、生态共建。围绕拆后空间开发利用,公共空间整治提升,探索“居民+社区+街道+高校”联动的试点实践路径,共同谋划、共同推进,形成《小南庄社区更新规划及治理策略》,对社区方方面面进行统一规划,从简单的“缝缝补补”,到小区环境整体提升。
  低碳赋能、生活共享。聚焦居民自行车、电动车停车难,充电不便等问题,引入资源,与中建科技公司联动建成海淀区首个光伏充电车棚,每年可发电5.1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吨,反哺居民为居民减免电动车充电费。聚焦厨余垃圾堆放异味处理难等问题,引入资源,与宏利通源公司联动建成厨余垃圾处理站,项目每年可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5吨,反哺居民为居民兑换营养土。成为全区唯一获评“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单位”的社区。
  居民参与、增光生趣。一是党员带头。党员带头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值守,一个支部带一栋楼,一名党员带一个单元,成为北京市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二是强化宣传。加大对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宣传力度,重点关注租住人员和青少年人群,签订承诺书,共同美化社区环境。三是全民参与。发出“一户一个志愿者”倡议,建立一支由7至15岁中小学生组成的“红领巾”志愿者队伍,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动社区家庭以亲子互动形式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04、打造橙色“和谐宜居”社区,全员共享“合异”成果
  围绕“一老一小”下功夫,社区宜居更颐养。一是老有所管。由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欠缺,老楼没有电梯,老年人成为“悬空”老人,加装电梯成为迫切诉求。善用议事平台,通过答疑会、实地参观等方式营造全通道式沟通环境,消除低层居民噪音、遮光等顾虑。发动关键少数,社区党委领导、居民主导,组建加装电梯委员会,引导居民自治,形成《电梯管理公约》,保障长效运行,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二是幼有所乐。社区儿童缺乏活动空间,社区党委依托街道“高校联盟”、设计团队、居民代表、小朋友共同参与到“小微空间”改造之中,“大家商量”定方案,将闲置人防工程改造为滑梯乐园,实现了闲置资源因地制宜的完美活化。
  围绕“居民关注”啃骨头,社区暖心更贴心。聚焦房产证30年无着落问题,社区党委主动吸附诉求,破解难题。上级部门围着基层转,区房管局和街道联动,协助首开集团查找历史档案,调取原始材料。组建小南庄房改售房项目“党员突击队”,把房地产交易所“流动服务站”开到小南庄社区。社区加强与居民联系沟通,指导居民补充材料,总计41户居民拿到盼了30年的“大红本”。
  围绕“群众喜好”做文章,社区和谐更和美。社区组建舞蹈健身队、软式网球队等社会组织30余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好各社会组织联系群众、动员居民的积极作用,传递党委声音,做好群众工作,成为社区治理增量,共建美好家园。
  05、共建金色“美好家园”品牌,写好“四合五彩”文章
  小南庄社区党委发挥好“大家商量着办”“围着基层转”“共建美好家园”机制的作用,把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共建美好家园,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实现“三个变”。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问需”。充分运用“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机制,搭建议事协商平台,聚焦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实事,将法、理、情融合在“大家商量着办”全过程,想方设法商以求同、谋以成事,2024年接诉即办响应率100%,解决率100%,满意率100%。
  变“单打独斗”为“多元共治”。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基层党组织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居民群众参与的方式,持续开展“物业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共建美好家园工作,社区群众由“站着看”变成“跟着干”,“社区事”变成“家家事”。
  变“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社区着力在创特色、强内涵,提质量、增实效上下功夫,系统做好小南庄社区党建引领环境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老旧小区焕新颜、闲置场地变乐园,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成为党建引领老旧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综合治理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