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下关街道辖区老旧小区多,物业管理难度大,部分小区处于半失管或失管状态。北下关街道党工委通过“大家商量着办”机制,积极构建“一核、四商、多阵地”治理模式,召开40余次议事协商会,成功为3个失管小区引进社会化物业,探索出符合老旧小区特点的管理新模式。
1、围绕“一个核心”,强化引领,基层治理有保障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统筹全局作用。
联动多元主体。建立起由街道党工委统筹,各科室、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物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商量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挖掘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选择群众基础好、居民信得过的党员组成专项小组,在小区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在聘用应急物业、政策宣传、协调沟通、监督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用好“四级协商”,压实责任,凝心聚力有力量
建立“门商、楼商、社商、街商”四级组织形式,夯实议事协商基础。
街道统筹全局,多方协调。划分社区、物业单位、业委会权责边界,了解居民需求,指定“北下关物业服务联盟”内服务好、能担当的优质企业为应急物业,做到个性化定制、流程化管理。
社区联通上下,搭好桥梁。搭建议事协商平台,畅通街道与物业、社区党员、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召开物业单位竞投标、物业费标准制定等议事协商会议。
楼门精准对接,不留死角。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以楼栋、单元门为小单元,实现楼门长全覆盖,充分收集居民意见,为协商奠定基础。
3、拓展“多个阵地”,延伸触角,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社区会客议事厅为主阵地,“红色物业联盟”工作站、楼门文化园地等为辅助阵地,让议事协商打破物理边界,走入居民生活。
会客议事保民生。打造“红柳”“晨钟”会客议事厅品牌,以楼门上报议题和社区主动发现的问题为主,集中社区力量办好民生大事。
物业联盟强服务。设立“红色物业联盟”工作站,作为物业服务单位的前沿阵地和服务窗口,一站式解决居民诉求,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年度接诉即办案件数量显著下降,由每个月10-20件降低为每月1-2件,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楼门文化润无声。加强楼门文化建设,以话家常拉近居民“心”距离,打破议事协商空间束缚,将议事协商融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