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区委组织部收到居民联名来信,称赞海淀街道合建楼社区党委运用“大家商量着办”机制为居民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海淀街道合建楼社区王公坟小区是一个典型老旧小区,建于1989年,共16栋居民楼,1127户居民,长期无专业物业公司管理。部分楼房水管管道老化、腐蚀严重,下水管道反复堵塞,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01、立足实际,服务为民显担当
王公坟小区2号楼5单元居民家中下水管道堵塞,致使该单元的居民无法用水。部分居民建议更换管道,因小区缺乏原始管道设计图纸,地面开挖存在安全隐患,且更换费用高达一万五千元。社区党委秉持“大家事、大家议”原则,将节约居民开支置于首位,经多次协商论证可行方案,最终决定“疏通为主、暂缓更换”。
02、主动作为,多措并举解民忧
面对资源有限困境,社区党委依托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主动协调辖区单位胜开酒店,为居民免费提供临时洗漱场所及住宿折扣。同时,在社区设立临时公厕,安排志愿者定时保洁,广泛动员楼门长、党员先锋户在各自家中设立临时饮用水取用点,全力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03、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破难题
为彻底解决管道淤塞问题,社区党委迎难而上啃“硬骨头”,先后聘请两家专业公司进行疏通,受限于工具与技术,未能根治。社区党委不畏酷暑与恶劣环境,工具短缺便主动赴田村借用管道“内窥镜”,精准定位管道内部坚硬异物;缺乏技术指导便“吹哨”街道城管科寻求支持,确定“双向高压对冲”解决方案。鉴于管道淤积严重,通过多次交替作业方式,历经2次机械疏通与5次高压冲洗,最终7次攻坚彻底清除淤积物,实现管道完全畅通。
04、建章立制,长效管护固成果
为巩固治理成效,社区党委着力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将老旧管道巡查纳入网格员日常工作职责,定期对社区上下水系统进行全面摸排检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固定专业清淤周期,每半年聘请专业公司对化粪池及主干管道进行彻底清掏与高压冲洗,推动由“事后抢修”向“事前预防”转变。
疏堵为引,民心为向。社区党委坚持深化“共建美好家园”实践,以一根管道的疏通,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社区党委书记以“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的劲头迎难而上,以“心系群众、将心比心”的赤诚温暖人心,更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破解难题,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赞誉与信任,为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深厚宝贵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