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务公开>区委文件

于军戴彬彬接受中央市属媒体集中采访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9日信息来源:海淀网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百城百县百企”海淀集中采访活动媒体见面会举行

  10月29日,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海淀集中采访活动媒体见面会在我区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市属媒体围绕海淀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工作成就及未来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淀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目标展望进行了深入采访。区委书记于军表示,海淀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和核心区,经过40年的砥砺奋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引领支撑了北京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了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未来,海淀将切实承担起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大局的责任使命,以“挖掘新动力,构建新形态”为总抓手,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对标国际一流水准,当好首都改革创新试验田,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成为新时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成为支撑和引领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彬彬出席活动。

  此次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海淀集中采访活动按照中宣部新闻局和市委宣传部要求积极推进,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宣传活动之一,采访主题聚焦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来,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重点挖掘区委区政府在鼓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化科技融合等方面的历史传承,同时聚焦海淀区以中关村科学城为主要载体和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功能,构建新型城市形态等方面的成就。

  媒体见面会上,戴彬彬向记者们介绍了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40年来,海淀区依托区域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坚持政策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矢志创新引领、探索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发展的中关村之路。今天的海淀,积极承担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和科技创新产业先行者的重大责任使命,集聚和配置全球创新要素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态势呈现出增长稳、结构优、惠民实、政策活等特点。

  戴彬彬指出,未来海淀主要工作,要切实做好“八个坚定不移”,进一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级、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提升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生态环境颜值、提升城市普惠型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法治文明程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创业姿态,为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而不懈奋斗。

  于军在讲话中指出,海淀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园区的发源地,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以服务促进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始终占据着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源头的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过去的40年,海淀见证了我国科技创新从弱到强的历史进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缩影。

  于军重点介绍了海淀40年创新发展所走过的先行先试之路和宝贵经验财富。他指出,海淀的创新探索主要围绕三个时期展开,即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时期,以制度突破助力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科技园区时期,管理和服务并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时期,以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经过不同时期的跨越发展,海淀走过了一条很不平凡的追梦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位支持和改革开放机遇,离不开科学家和企业家执着的家国情怀,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多元创新主体的高水平融合互动和敢为天下先的持续改革创新。

  于军指出,海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旗手”和主力军,要担当起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区的责任使命,为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引领北京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要率先改革开放再出发,聚焦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先行先试探索,打造中关村改革创新升级版,努力把海淀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创新型国家贡献海淀力量。

  媒体见面会后,中央市属媒体将利用两天时间深入政务服务窗口部门、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实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