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 产城融合 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领导参加学院路地区2025年高校和科研院所党建协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30日信息来源:海淀报
6月27日,“校地共建产城融合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院路地区2025年高校和科研院所党建协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召开。区委书记张革、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国欣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杨仁全出席会议。来自学院路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同志,区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李国欣表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按照集团公司赋予的新发展定位,立志成为引领中国石油全球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油气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奋力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院。学院路地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是人文荟萃的智慧高地。勘探院作为曾经学院路上的“老八大院”之一,坚定不移走开放办院之路,希望在海淀区委区政府和学院路街道的支持推动下,与党建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推动资源深度融合、优势充分发挥,在党建工作创新上携手探索,共同打造更多具有区域特色的党建品牌;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协作,联合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科研攻关上深化合作,合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同为海淀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能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革代表区委向关心支持海淀建设发展的驻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回顾了海淀创新发展历程。他表示,面对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海淀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将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职责使命,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厚植中关村创新文化基因,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持续在建平台、聚要素、优服务、塑品牌、强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与各方面携手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学院路地区是海淀区科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围绕海淀区发展目标,学院路街道主动“向前进一步”,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创新区域化党建协调机制,在推动校地共建、实现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要进一步发挥节点作用,将辖区单位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聚合,广泛吸引创新主体参与,搭建资源配置转化平台,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畅通供需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能。要深化“党建引领、大家商量着办、围着基层转、共建美好家园”四位一体治理实践,合力破解城市更新难题,共绘产城融合新图景、共育青年创新生力军。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共同把海淀建设得更加美好。
会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吕伟峰介绍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基本情况、杨仁全介绍了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CCUS-CCS认证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与会单位代表、区人大代表立足工作实际和实践成效,围绕“如何发挥学院路地区优势,努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校地共建、产城融合新标杆”交流发言。
会前,与会人员还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了解勘探院作为国家油气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科技研发、技术支持、战略支撑、改革管理、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余婧雯)